朝阳市
图为:侧出风60kW液冷机组图为:侧出风45kW液冷机组图为:插框式5kW液冷机组光储热柔一体化解决方案,赋能建筑能源高效利用自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建筑行业朝着绿色低碳变革升级。
局限四难以反映家庭真实消费状况前文说到,用电量主要反映经济的生产环节,反映其他经济环节的能力较为薄弱,通过用电量分析消费形势也是如此这两个途径都存在一定局限,前者不是消费活动本身,是为消费活动的上游,可能存在一定时滞,后者与消费规模不是一次齐次关系,以住宿为例,酒店满员与不满员情况下的用电量可能差别不大。
随着数字化发展、气象统计数据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条件深入量化分析各类气象因素对用电量的影响,全年中不同时段、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用电量气象敏感性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4、10月等传统上不存在气象电量的月份,也是需要深入研究气象因素的影响,比如10月份北方省份还未供暖,如果出现降温或降雪天气,将会带动用电量增长,如果不剔除气象影响,将对经济增长形势产生误判。用电量也是如此,在它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发挥作用时,需要考虑产业结构变化、气象波动等干扰,选择其合适的应用场景,呈现真实的经济与用电量关系,以科学合理、全面充分发挥用电量的数据优势。最后,马克吐温说过,经济统计数据就像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是要命。从统计原理来看,按照最新国民经济行业标准,经济分为97个大类,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只是其中之一,不同行业的波动性能够相互对冲,从而总体经济波动性一般要小于具体行业的波动性,类似别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组合投资理论。气象电量占比提高,有时候会严重干扰通过用电量观察国民经济运行的分析效果。
因此,在中长期经济发展分析中,用电量可以发挥辅助作用,对有关经济发展现象或者趋势进行验证分析,对个别较难统计的领域,用电量也可以发挥较大重要,如住房空置率,由于统计难度较大,很长时间没有权威的统计指标,通过住户用电量情况可以分析某区域或者城市住房空置的变化趋势。局限三用电量波动性大于经济波动从历史数据看,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波动明显大于经济增速,在统计上表现为前者变异系数大于后者,1979~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GDP增速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4、0.33,前者变异系数更大。一是手续合规,煤电项目符合国家规划要求,项目立项等相关手续齐全完备,确保享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是合规必要机组。
容量电价机制有助于确保在发电量占比逐渐降低情况下,为提供有效发电容量的机组提供了固定成本回收的渠道。金融创新方面,绿色金融体系中的绿色信贷和债券都可以给予企业一定的利率优惠或贴息,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绿色保险可以分担技术研发、绿色转型过程中的项目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提高项目吸引力,促进企业发展绿色化转型。助推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容量电价对于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实施容量电价机制,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一是机组健康,享受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应该处于发电功能正常状态。
享受煤电容量电价的煤电机组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合规,二是在运,三是公用。五大发电集团自2017年开始出现大规模亏损,时至2023年,仍有部分大型发电集团处于整体亏损状态,也影响了企业再投资能力和有效发电容量投资。
发电容量的有效价值主要取决于发电与负荷时间特性的匹配程度,即发电能力是否可以很好跟随、满足用电负荷的变化。因此,工商业用户终端电价将受到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影响。对于那些已经接入电网调控中心,常态处于联网不上网、在应急情况下可为系统提供电力支撑的自备燃煤机组,应该视具体情况决定其是否享受容量电价和享受比例。这些电源可以通过市场价格预测,确定更具竞争力的量价策略,进一步提高现货市场出清价格合理性,减弱电力现货价格受新能源出力的影响程度,而更多由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这是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涉及的主要利益相关方。经过多年的电力市场化改革,特别是现货市场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各类市场主体普遍是基于变动成本参与电能量市场报价的。相比而言,常规发电(特别是火电)可以实现源随荷动,能够提供有效的发电能力,可以完全确保时间维度上的电源之间、供需之间的高同时率,可以满足长期负荷增长或短期需求变化。因为这9.1亿千瓦的增量装机中风光新能源装机占到了58%。
在一个地理空间跨度较大的地理范围内(如几百千米、上千千米),同时刮风或同时阳光普照的概率是较低的,更何况风速有大小,光照有强弱,因此,各个新能源发电场站同时发电的概率很低,能提供的出力也是差异较大的。通常人们认为,装机容量代表了发电能力。
回归容量市场,减少差异化补偿在碳达峰前,我国新能源发电还将保持较快发展,需要新能源与传统发电协同转型。容量电价补偿比例应该重点考虑电源结构、各地自身及所在区域的平衡能力及燃煤价格等因素。
对于终端用户用电成本的影响根据《通知》,此次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受益方是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补偿标准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资金来源是工商业用户,征收渠道是各地随输配电价收取的系统运行费用,电网企业执行资金结算、达标情况统计等工作。当前采用较多的分时电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根据发电与负荷特性匹配程度确定的数智化坚强电网在这片21.6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延伸,源源不断的电能流入城市农村、工厂车间,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悄然改变亿万民众的生产生活,电力持续赋能协同发展,助推京津冀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正加快建设的数智化坚强电网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北京逾百万户居民煤改电项目落地实施,天津城市核心区0.9千米、市区3千米、郊区5千米充电服务圈规划构建,河北各地绿色港口、绿色工厂、绿色矿区转型实践从居民生活到交通出行,再到企业生产,绿色低碳的用能方式成为京津冀三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10年来,北京高精尖产业新设经营主体占比由40.7%上升至66.1%。
国网北京电力积极服务中关村产业园、亦庄生物医药园、怀柔科学城等重点区域,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不断满足首都城市建设、产业转型、创新发展用电需求。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迁移,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争取了更多有利条件。
国网天津电力推出京津冀重大项目异地帮办服务,实现滨海新区与唐山市、沧州市,武清区与廊坊市之间重大项目异地帮办,助力津潍高铁临时用电等重大项目高效实施。底色更亮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10年来,京津冀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河北精心打造重点承接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万余家。
10年来,能源生产更清洁。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北京、天津、河北重污染天数分别较2013年减少50天、37天和69天,优良天数较2013年分别增加95天、87天、121天,一减一增之间,折射出美丽宜居京津冀建设的丰硕成果。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清洁能源供电,蕴含着人们对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不懈追求。服务更优助力产业迁移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蹄疾步稳,优质产业在迁移承接中找准发展定位、焕发新的生机。
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用电业务异地办理成为供电服务优化的一大方向。充沛的电能、优质的服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电网更强支撑构建一核两翼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10年来,北京有效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齐飞,加快走出一条协同发展之路。当前,京津冀已确定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新格局,三地供电企业持续强化数智赋能,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创新供电服务举措,更好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用电需求。
2023年,冀北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达820亿千瓦时,其中约350亿千瓦时电量送至京津冀地区,同比增长18%。对于拔节生长的雄安新区和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而言,高质量高标准的数智化坚强电网成为推动未来之城腾飞的重要前提。
过去几年,北京城市副中心保持每年千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京津冀协同发展标志性项目、重要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到2025年,京津冀将构建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开放合作、协同保障的区域能源体系。国网北京电力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电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35)》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示范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规划新建北京东通州北等3条500千伏外受电通道,加快构建南、北、中多点、多向、多元的外受电格局,并全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满足城市绿色发展需求。日前,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立足服务千年大计,雄安新区累计建成雄东、剧村等7座新建变电站,投运10千伏开关站110座,并建成新区首个配网双花瓣高可靠供电示范工程、首条5G智慧电缆隧道等重点项目。从燕山脚下到渤海之滨,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不断谋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千年古都减量瘦身,两翼建设高标推进,协同创新动能涌现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充盈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先后提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
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首都空间新格局。眼下,雄安新区12项输变电工程、36项开关站工程建设正同步推进,一张从特高压骨干网到低压配电网的全电压等级数智化坚强电网加速构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